阅读内容

“继承传统文化,打好国学根基”恳谈会

[发布日期: 2004-10-27]   阅读: 7222

 

撰稿:李崧     编辑:刘昆

2004年十月,培正中学召开了“继承传统文化,打好国学根基”恳谈会。吴琦校长、朱素兰书记、陈建秀主任、前副校长张履冰、前教导主任杨淑铭、前语文科科组长陈绍昌、语文科退休教师叶世雄以及全体在职语文课教师出席了会议。

此会议的召开缘于叶世雄老先生,当他读了《广州日报》有关中山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文章及其它相关的报道后,情难自禁,提笔给校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建议培正中学也应开展国学教育。校长为老先生的热忱所感动,于是召集了这次会议。

会上,叶世雄老先生、吴琦校长、朱素兰书记、杨淑铭前主任、张履冰前副校长等均作了发言。与会者均认为国学教育很有必要,惟如何开展工作,方方面面的关系如何协调,课时如何安排,内容如何拟定等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与会者亦赞同国学教育非语文科单一部门之事,各科均可于日常教学中渗透有关内容。国学教育应全方位进行。

李崧则建议大家关注近期由《中华文化经典基础诵本》引发的大讨论,以及台湾、东南亚的“读经运动”。倘能对当今社会的某些思潮及主张有所了解,当能更清楚知道国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国旗下演讲:垃圾分类处理,我们在行动!

[发布日期: 2013-01-08]   阅读: 8291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大家生活中当中一定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垃圾。有学生学习产生的废纸;生活产生的食品包装袋、塑料瓶;吃饭前包装使用的塑料袋。。。

      但你知道吗?垃圾其实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是时下对垃圾的经典定义。分好类的垃圾经过专门的回收处理,都能物尽其用。比如说:食物垃圾变成沼气和生物肥料;废塑料瓶变成新的塑料制品;旧报纸可用于印刷新报纸;金属瓶盖可以用来造汽车……

      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从而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全世界有不少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大致都按照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各小区内的回收垃圾桶,各种分类标示很明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较完善,大家都能自觉严格地按照分类处理垃圾。

      在德国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把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

      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就我国整个范围来看,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还不容乐观,比如说:经常有人会扔掉各种各样的废塑料,殊不知,废塑料处理后还可制成纽扣、笔筒等用品,废塑料也是炼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经形象地把它比作“二次油田”,一吨废塑料至少能回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学校在2011年9月6日创建了国际生态学校“垃圾分类”活动项目。就我校的垃圾分类情况,细心地同学会注意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遍布着分类的垃圾桶。比如:操场周边、在校园的道路旁、在教学楼、美洲楼旁。。。他们像环保卫士一样矗立在我们身旁,提醒着人们投准垃圾。但经过我们近几天的观察发现仍有些人无意识地投错垃圾:把苹果胡投到了可回收垃圾桶,把喝完的酸奶袋当做了不可回收垃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环保社垃圾分类处理部的同学将利用明天社团活动时间行动起来,给校园内的垃圾桶贴上具体的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标识,希望全校师生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会有新的起色!

                                                                                                                    余文艾